您当前的位置:热点 >  >> 正文
听90岁闽博讲数十万年福建故事

时间:2023-08-17 19:10:36    来源:新华网

福建位于祖国的东南沿海


(相关资料图)

考古研究证实

福建有着近40万年的漫长发展历史

先秦古籍《周礼》就有“七闽”的文字记载

唐开元年间诞生了“福建”这个名称

从远古蒙昧山林间的石器敲击

到闽越人驾舟荡歌、雄霸东南

从海上丝绸之路帆影里的宋元气象

到近代红色土地上的呐喊和星光

跨越数十万年苍茫山海的福建故事

在90岁的福建博物院里徐徐展开

福建博物院展示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活复原场景

背山面海的福建,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人类生活和繁衍。根据考古发现,福建在30万年前已经有人类居住生活。旧石器时代,福建先民们就能打制简单的石器和使用木棒。他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在天然岩洞中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

新石器时代 塔式陶壶

到了距今约7000年前,陶器出现,福建进入新石器时代。昙石山遗址出土的塔式陶壶距今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奇特神秘的造型,国内罕见。关于塔式陶壶的作用目前尚无定论,有考古学家认为其被放置于墓主人的头部,由此可见墓主人身份较高,可能是一名巫师,而塔式陶壶可能是宗教法器,另有一说是塔式陶壶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最早的灯具,有人称其为“中华第一灯”。

商代 印纹硬陶锥刺纹单把杯

在距今30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中原地区创造了鼎盛的青铜文明,福建远离中原,发展缓慢,陶器在先民生活中仍占据重要地位。这件福建黄土仑遗址出土的硬陶杯就是青铜时代的陶器,表现出强烈的仿铜作风。有学者认为黄土仑印纹硬陶器应是本地烧制的,代表了闽江下游一种受中原青铜文化影响的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文化遗存。

西周 云纹青铜大铙

这个时期,福建正从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云纹青铜大铙为西周乐器,是福建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据考证,这件青铜大铙可能是当时的部落举行祭祀仪式后就地埋藏的遗物。闽、浙两地出土的青铜器无论在造型和工艺上都极为相似,可以看出闽文化和越文化在当时已有较为深入融合,为后来闽越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汉 “万岁”箭簇瓦当

秦汉之际,闽越族人立国近百年,称雄东南。“万岁”箭簇瓦当出土于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一起出土的还有大量兵器、农具和生活用具等文物。考古揭示,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是目前南方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格最高的汉代城址,形制、风格仿效秦汉都城,又不失南方建筑的特点,展现了闽越文化的辉煌。

南朝 青釉灶

西汉时期,闽越国消亡,闽中文明迅速倒退。直到两晋时期,中原人大量南迁,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南下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福建各方面的繁荣发展。青瓷器为南朝时期最主要的瓷器品种,这件南朝青釉灶是陪葬的炉灶模型,灶口砌有防火墙,右边有一个人俑,左边放着一个罐,灶面上放着两口锅和一个小罐,罐和锅里都有一个小勺,灶边也站着一俑,双手做出端锅的姿势,造型生动逼真,充满生活气息,让我们仿佛走进了1500多年前的厨房。

唐 海兽葡萄纹铜镜

唐朝建立后,福建各行各业吸收了中原的先进技术,迅速发展成熟。唐代形成了以铜镜作为献礼和馈赠的社会风气,制镜业蓬勃发展。这件铜镜背面,来自异域的葡萄纹与中国纹样交织,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表现,故有“凝结欧亚大陆文明之镜”之誉。

五代 闽国铜鎏金狮钮熏炉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王潮、王审知兄弟在福建建立闽国。这件熏炉造型庄重古朴,工艺精致。根据炉身上的文字,可以看出这件熏炉是王审知之子王延翰为父母祈福所铸造的,是五代福建有铭文铜器的孤品。根据已有考古发现,最迟在汉代,香料就随着海外贸易进入福建。透过这件熏炉,可以窥见彼时上流社会熏香文化的风雅,窥见五代时期繁荣安定的闽国风情。

五代 孔雀蓝釉陶瓶

孔雀蓝釉陶瓶是闽国第三代君主王延钧的妻子刘华墓出土的文物中最具特色的一件。类似器物在伊朗、伊拉克等多地都有发现,专家推测它应该是9世纪前后古代波斯的制品,通过海外贸易流传到福建,为当时东西方友好往来的历史提供了实物例证。

宋 褐色罗镶彩绘花边广袖袍

南宋时期,因为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勃兴,福建手工业空前发展。这件广袖袍出土于黄昇墓。出身显贵的黄昇随葬品十分丰厚,墓中出土的服饰和丝织品就有354件,被誉为“南宋丝绸宝库”。这些服饰和丝织品不仅代表了当时丝织业的一流水平,也将宋代贵族女性日常生活的奢华与娇美展示在世人面前。

宋 建窑黑釉兔毫盏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福建是茶叶的重要产地。两宋时期,斗茶之风盛行,建窑烧制的黑釉盏是当时的“斗茶神器”。

明 何朝宗款德化窑白釉文昌帝君坐像

明 漳州窑素三彩莲池水禽纹盘

明朝时期,中央实行海禁政策,直到明中期才在漳州开放港口进行贸易往来,瓷器是当时福建重要的外销产品。明清时期,德化窑、漳州窑的瓷器远销海外,五彩斑斓的釉色之光照亮了这一时期瓷器的外销之路。

近代 林觉民《与妻书》

海上贸易的兴旺发达,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福建于近代最先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中启蒙觉悟,林则徐、严复等福建人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福建博物院拥有革命文物和红色文物约12万件,林觉民的《与妻书》就是其中的代表。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福建闽侯人。这封他写给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信,是后世留传最广的诀别之作,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

近代 航空救国侨批

这片土地革命之火生生不息,家国情怀代代相传。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以及金融、邮政机构寄给国内眷属的汇款与书信的合称,是一种“信款合一”的家书。一纸侨批,不仅承载着华侨的浓浓乡愁,更诉说着他们深沉的家国情怀。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海外闽籍爱国华侨纷纷慷慨解囊,共纾国难,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

从远古到现在

福建的传奇还在续写

文案:刘丰

图片来源:福建博物院

关键词: